Healthy Matters
醫藥資料庫
  • Healthy Matters
    藥品查詢
    藥劑師提示|劑量|副作用
  • Healthy Matters
    食物指南
    營養學家小貼士|營養標籤|功效
  • Healthy Matters
    中醫中藥
    註冊中醫師建議|劑量|副作用
  • Healthy Matters
    中醫方劑
  • Healthy Matters
    醫療專家顧問委員會
文章
  • Healthy Matters
    專科醫生指南
  • Healthy Matters
    其他服務指南
  • Healthy Matters
    疫苗
  • Healthy Matters
    保健品
  • Healthy Matters
    專家分享
健康禮遇
身體檢查
  • 基本身體檢查計劃 $1,600 (原價: $3,120)
    全仁醫務中心
  • 全面男士健康檢查計劃 $4,200 (原價: $8,760)
    全仁醫務中心
  • 全面女士健康檢查計劃 $4,500 (原價: $9,120)
    全仁醫務中心
  • 中風風險評估 $7,100 (原價: $9,430)
    全仁醫務中心
  • 心臟及血管健康評估 $5,880 (原價: $8,330)
    全仁醫務中心
  • 骨骼健康檢查 $1,600 (原價: $2,990)
    全仁醫務中心
眼睛健康
  • 13項兒童近視控制眼睛檢查 - HK$400
    清晰眼科
  • 成人及老人全面眼科視光檢查- HK$500
    清晰眼科
  • 全面眼晴檢查 (適用於SMILE PRO 高端版)-$400
    清晰眼科
  • 全面眼晴檢查 (適用於ICL植入式隱形眼鏡) - HK$580
    清晰眼科
Healthy Matters
健康專題
  • Healthy Matters
    心血管健康
  • Healthy Matters
    運動
  • Healthy Matters
    骨骼及肌肉健康
  • Healthy Matters
    傳染病
  • Healthy Matters
    精神健康
  • Healthy Matters
    皮膚健康
  • Healthy Matters
    癌症及腫瘤
  • Healthy Matters
    美容
  • Healthy Matters
    消化健康
  • Healthy Matters
    大腦及神經
  • Healthy Matters
    食物及營養
  • Healthy Matters
    荷爾蒙健康
  • Healthy Matters
    過敏及免疫
  • Healthy Matters
    常見疾病
  • Healthy Matters
    女士健康
  • Healthy Matters
    懷孕
  • Healthy Matters
    痛症管理
  • Healthy Matters
    嬰兒及兒童健康
  • Healthy Matters
    眼睛健康
  • Healthy Matters
    睡眠
搜尋所有
  • Healthy Matters
    醫生
    專科|地址|電話
  • Healthy Matters
    診所
    診症時間|地址|電話
熱門地區
  • Healthy Matters
    中環
  • Healthy Matters
    尖沙咀
  • Healthy Matters
    旺角
  • Healthy Matters
    銅鑼灣
Healthy Matters
神經外科醫生
地區
健康專題 > 大腦及神經 > 昏迷

香港神經外科醫生帶你了解中風成因、徵兆及治療

Healthy Matters
黄秉康神經外科醫生
核對
醫療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
最後更新於 2023-03-22

36 分鐘閱讀

doctor diagnosing brain with a patient

中風為香港第四大致命疾病,死亡率可達40%以上。根據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的數據,全球每年約有1500萬人受中風影響,更每6秒就有人死於中風。中風不但死亡率高,而且對患者及家人帶來持續性的影響和壓力,故此中風是一項不容忽視的疾病。

中風是什麼?

中風是一種可致命的急症疾病,亦稱為腦血管意外、腦病突發、腦卒中。當大腦的血液供應被切斷時,腦部細胞則無法取得氧氣和營養,導致這些腦細胞受損或死亡。中風患者或永久喪失重要的腦部功能,如推理能力、語言能力、視覺、肢體活動協調能力、其他器官的調節功能等。

 

中風主要可分為兩類:

  • 缺血性中風:即因血栓或狹窄血管斑塊(血塊和脂肪組織)阻塞於腦血管中,使腦血管收窄,導致腦細胞的血量供應不足,甚至完全失去血液供應。缺血性中風是較為常見的中風類型,約佔80%的中風案例。
  • 出血性中風:是因腦血管破裂而引致的中風類型。由於腦血管破裂而導致腦內出血,因此令腦細胞失去血液供應。出血性中風亦可因不受控的高血壓或腦動脈瘤而引致。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並非中風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s, TIA),即「小中風」,雖然可見中風症狀,但並非中風。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大腦血液供應為短暫中斷,一般持續幾分鐘至一小時。血液供應恢復後,則見況態好轉,並不會造成持久損傷。

 

雖說暫時性腦缺血並非中風,但仍絕對不能忽視!TIA可大大增加中風風險,約10-15%的TIA患者於3個月內可繼發中風。因此,若你經歷小中風,請立即求醫。

中風症狀及體徵

中風的表現和影響取決於腦血管阻塞的位置和損傷程度。大部分中風體徵和症狀皆為突發性的。

 

縮寫字「FAST」可幫助快速識別主要中風症狀:

  • Face 面部:不對稱面部表情。單側面部或見下垂,尤其嘴唇。因面部肌肉僵硬,患者可能無法微笑。一般面言,眼部並無影響。
  • Arms 手臂:患者可因肌肉乏力而無法抬起單側手臂或下腿。中風症狀大多偏向單側。
  • Speech 語言:中風患者的說話和理解能力或會受損,其語言能力可能受限或含糊不清。可以要求患者嘗試複述簡單句子,以便檢查。
  • Time 緊急:如果發現任何以上症狀或體徵,請立即致電999。緊急醫療處理能有效減輕腦部損害和提高康復機會。

其他中風體徵和症狀

  • 頭暈、行動不便、喪失平衝或協調能力。
  • 無法解釋的突發性嚴重頭痛。
  • 單側或雙側視力問題(例如:模糊視力、雙重形象、甚至單側視盲)。
  • 突發性精神混亂、定向障碍、記憶喪失力減退。
  • 單側肢體麻木、單側協調欠佳。
  • 吞嚥困難、垂涎。
  • 意識轉變、昏迷。
  • 膀胱失約、甚至尿液滲漏。
  • 嘔吐。

如何應對中風發作?

  1. 保持冷靜,並立即致電999。
  2. 記錄中風症狀的開始時間,並告知救護人員。中風藥物的作用僅於有限時間內有效。
  3. 如患者嘔吐,應將其側卧,以防嘔吐物阻塞呼吸氣道。
  4. 鬆開或脫去患者的緊身衣物。
  5. 陪伴並安撫患者。
  6. 如果患者沒有心跳呼吸,立即執行心肺復蘇法。
  7. 切勿給予任何藥物、食物、或飲料予患者。
  8. 切勿自行將患者送至急症室。

中風的成因與風險因素

身體病況:

  • 高血壓:為中風最主要風險因素。
  • 糖尿病:可繼而引致其他風險因素,如高血壓。 同時,糖尿病亦可損壞血管組織。
  • 心血管疾病:如心房顫動、動脈瘤、腫瘤。
  • 高血脂水平:高血脂水平可促進動脈內壁的斑塊積聚,收窄血管,從而限制血液流動。
  • 睡眠窒息症:又名睡眠呼吸中止症。研究顯示睡眠窒息症與中風存在聯繫。
  • 外傷:頸部血管損傷可導致中風。

可控制的風險因素:

  • 吸煙:吸煙可損傷血管並提升血壓。
  • 不健康飲食習慣。
  • 缺乏運動、肥胖。
  • 酗酒:可增加患有高血壓的風險,並增加體重。
  • 壓力。
  • 藥物:例如非法藥物、避孕藥、激素補充劑等。

不可控風險因素:

  • 年齡:中風可發生於任個年齡,尤其55歲以上人士。
  • 性別:雖然男士的中風發生率較高,但女性的中風死亡率更高。中風是第三大女士死亡原因。懷孕亦可增加中風風險。
  • 種族:南亞、非洲、加勒比族人士有較高中風風險。
  • 家族中風病史
  • 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臟病發作等病史皆可增加中風風險。

中風如何診斷?

醫生會檢查患者症狀、藥物服用史、病史等,以推斷出中風成因。為準確診斷,醫生亦會量度患者血壓、血糖水平、評估精神狀態、檢查平衡與協調能力、視力、臉部和四肢肌肉的無力感或麻木感等。

 

醫生亦可透過以下測驗來診斷中風:

  • 血液測試:可以檢查出您的血脂和血糖水平。
  • 影像診斷學(如磁力共振、CT電腦掃描):可以確診中風類型、檢查嚴重程度、出血情況、損傷形式、中風血管位置。
  • 心血管檢查:如心電圖可檢查出與中風相關的心臟問題、超聲心動圖可以檢查出血栓來源、頸動脈超聲波檢查可以發現血管的收窄或阻塞、腦血管造影術能詳細檢查大腦中的血液流動過程。
  • 吞嚥測試:以評估吞嚥能力。吞嚥困難常見於中風後期,除胸腔感染外,臨床上並不易於發現。
獲得每週折扣及健康貼士!
立即訂閱享受熱門優惠。
Healthy Matters
保持健康很輕鬆!

中風如何治療?

 

缺血性中風

  • 組織纖維溶酶原活化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組織纖維溶酶原活化劑可溶解血栓,在中風發作4.5小時內進行靜脈注射最為有效。tPA例子包括阿替普酶(Altepase)、瑞替普酶(Reteplase)、替奈普酶(Tenecteplase)等。
  • 顱內動脈取栓術:即血栓切除術,是外科手術治療方法。血栓切除術使用導管和微型手術儀器取出腦血管內之血栓。建議用於主要大動脈閉塞的患者,並應在中風症狀出現後的24小時內盡快進行手術。
  • 抗血小板藥(Antiplatelets):它們防止血小板凝聚,來減少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藥例子包括阿士匹靈(Aspirin)、雙嘧達莫(Dipyridamole)、氯吡多(Clopidogrel)。
  • 抗凝劑(Anticoagulants):通過改變血液的化學成分,令血液變得稀薄和減少血栓形成。抗凝劑對於預防與心房顫動有關的中風尢其有效。例子如華法林(Warfarin)、達比加群(Dabigatran)、阿哌沙班(Apixaban)、肝素等。
  • 他汀類藥物(Statins):他汀類藥物是降膽固醇藥,有助於穩定血管斑塊,並減低中風復發的風險。他汀類藥物例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 )。

為避免再次中風,亦可採取動脈內覆膜支架置入手術或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以減低由血班和血栓阻塞腦血管而引致的中風風險。對於腦血管嚴重收窄和血管受損者,也可以考慮置入覆膜支架,以恢復大腦的血液供應。

 

出血性中風

  • 手術:以手術過程來清除腦血管內的血栓、釋放腦脊隨液、移除部分顱骨,以釋放顱內壓。
  • 栓塞/夾閉型顱內動脈瘤:如果顱內出血與腦動脈瘤破裂有關,必須盡快考慮手術切除,以防止再次大量出血。
  • 停止服用任何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

醫生亦可能處方降血壓藥,例如氫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賴諾普利(Lisinopril)、氨氯地平(Amlodipine)。

中風的復康過程

中風可嚴重損害各種身體機能和心理健康。中風的康復過程一般需要不同醫療專業人士的提導,而且部分患者需要較長時間支持。以下是部分中風後可能遇見的常見問題和其應對方法: 

  1. 抑鬱、焦慮、行為或性格轉變:您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或諮詢心理學家的輔導和認知行為療法。醫護人員亦應提供情感支持。
  2. 認知功能降低:例如記憶、注意力、計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推理能力等。應尋求家人和朋友的協助。亦可尋求職業治療師的協助,解決日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3. 運動困難:由於肌肉無力或單側麻痺而導致運動困難。應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以便評估病情、提供物理療治、提供肌肉力量鍛煉等。您亦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鍛煉,並可在需要時使用輔助工具。
  4. 失語症(由於負責語言的大腦區域受損而無法理解和說話):言語治療師可為患者改善說話能力。電腦設備也可以幫助患者進行語言交流。
  5. 吞嚥障礙:可能引致誤吸情況並誘發肺部感染。患者或需要插喉餵食。言語治療師可協調訓練,讓患者恢復進食能力。流質飲食的風險致高,可能需要配合增稠劑食用。
  6. 失認症(視空間視覺,感覺和空間關係判斷轉變):註意避免身體損傷。如應註意避免意外燒傷、多註意周圍環境以避免意外發生。
  7. 膀胱及腸道蠕動失控:可引致漏尿、尿道感染、便秘、腹瀉等問題。治療失禁藥物和骨盆鍛鍊可緩解情況。不應拒絕液體攝入。
  8. 痙攣:中風患側的肌肉張力會有所增加,增強的肌肉張力會導致肌肉疼痛、康復受阻、和護理問題。應經常伸展拉筋,亦可偶爾服用口服藥物或肉毒桿菌注射以減輕痙攣和改善生活質量。
  9. 恢復工作:讓醫療專家評估,以了解患者是否適合返回工作崗位。可嘗試與僱主進行工作調整,以協調工作情況。

如何有效預防中風?

健康的生活習慣能有效預防中風。

  1. 均衡飲食、低脂飲食、高纖飲食:應保持均衡、低脂、高纖、大量果蔬的飲食習慣。攝取過多鹽分可導致血壓上升,因此應控制食鹽量於每天1茶匙內(6克)。
  2. 定期運動以保持健康體重:建議最少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帶氧運動。例如游泳或輕步跑。
  3. 戒煙:可以降低中風和其他嚴重疾病(如肺癌)的風險。
  4. 避免過量飲酒:男性每天最多可喝2杯酒,女性則建議為一杯。
  5. 治療和控制潛在疾病:尤其是中風的風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臟病等。
  6.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及早發現任何健康風險。
  7. 壓力管理。
  8. 曾患中風者,應按照醫生處方服用預防藥物。中風患者再次中風的風險為其他人的15倍。
  9. 了解中風的風險因素和警告體徵及症狀,並時刻注意。

在香港治療中風的費用

 

香港公立醫療系統的治療費用:

對於持有香港身份證的人士,公立醫院急診科的收費為每次$180港元。住院(急性普通科病床)的費用包括$75港元的入院費和每天$120元的病床費。康復醫院的費用為每次$55港元。

 

對非香港身分證的人士,公立醫院急診科的每次診症費用為$1,230元。綜合醫院的住院費為每天$5100元。康復醫院的費用為每人$1,320元。

 

注意公立醫療的等待時間,公立醫院的等待時間可能較長。

 

有關詳情,請致電2300 6555與醫院管理局查詢

 

香港私家醫療的治療費用:

不同的私家醫療部門的中風治療收費皆有所不同,收費一般由醫生費、藥物費、實驗室檢查費、造影檢查費、手術費、等組成。

 

一般而言,香港的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或神經科專科醫生的會診費用約為$800 – 2,000不等,藥物費用分別計算。診斷和評估費用約為$10,000 – 25,000元以上。私家醫院提供的急性中風治療套餐費用大約為$70,000 – 90,000元,其中不包括醫院費用和額外檢測費用。

 

*以上金額均為港幣。對於任何誤差、錯誤或遺漏,我們概不負責。建議提前致電以確保資訊的準確性。

更多香港中風資訊

  • 香港中風基金
  • 新健社(中風患者及家屬互助社)
  • 香港復康會
  • 腦友心 
  • 香港腦科基金會有限公司

此文章經由黃秉康醫生Dr Wong Ping Hong Derek核對。黃秉康醫生現為香港腦神經外科中心的註診神經外科醫生,同時為港怡醫院神經外科專科的名譽顧問醫生。自2016起,黃秉康醫生亦同時於香港中風學會和香港神經科放射學會擔任學會理事。

香港的醫療保險承保中風治療嗎?

根據Alea的專業資訊,神經外科醫生或神經科醫生的診症費用可納入醫療保險中的醫生費用範圍。高端的醫療保險計劃一般可全額補償醫生諮詢費用和手術費,而本地醫療保險計劃通常具有醫生和手術限制。關於中風後的治療和康復過程,通常可納入門診醫療保險的承保範圍內(例如言語治療,物理治療等)。注意檢查您的門診承保範圍及任何限制。

 

如有任何醫療保險問題,請通過[email protected]或+852 2606 2668與Alea的專家查詢。

本文由Healthy Matters獨立撰寫,未經贊助。它僅提供資訊,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不應將其作為特定的醫療建議。

Healthy Matters

為香港人而設的醫健資訊站

Healthy Matters是領先香港的健康資源平台。我們的使命是為你帶來可靠的醫健資訊,讓你可以為自己和家人作出最好的選擇。

 

我們的編輯團隊和醫療專家均具豐富經驗,致力製作高質素而精采的資訊內容,從預防到治療,一路陪你活出健康人生。

 

無論你需要關於病症、藥物及補充品、食物營養、心理健康的資訊,還是在香港尋找醫生、診所,在這裏都應有盡有!

 

健康無價。從今天起,與Healthy Matters一同開展你的健康人生!

了解我們的故事

illustrations of a doctor and a mobile 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