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指南:原因、症狀、評估及治療方法

住在像香港這樣繁忙的城市,生活節奏快,加上壓迫和緊張的工作環境,許多人感到不知所措,往往無意間忽視了精神和情感需要。缺乏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會隨著時間令負面情緒積累起來。如果您發現消極的想法不斷徘徊,您不確定該怎麼做才能回到正軌,最好與專家傾吓。這是抑鬱症的指南,讓您能更了解抑鬱症,並採取行動。
香港精神健康
雖然心理健康是我們整體健康的重要部分,但有時談論心理健康仍然是個忌諱。幸好,在過去幾年,人們更加關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論在家裡、工作地方或其他場所。爲了提高全球意識,政府和大公司投入更多資源來解決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問題。
現在,香港亦有提供更多針對性的資源來支援心靈健康。
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障礙,涉及持續的悲傷、情緒低落和對日常生活中有趣的活動失去興趣,這通常持續兩星期或更長時間。抑鬱症的其他症狀可能包括突然增加或失去食慾、失眠或過度睡眠、愧疚感、絕望感或無價值感、焦慮和自我傷害或自殺的想法。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3億多不同年齡的人患有抑鬱症,是全球影響最大的疾病。
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治療方法通常包括談話療法、抗抑鬱藥或兩者同時採用。然而,不幸的是,只有一小部分抑鬱症患者得到治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缺乏資源,經培訓的專業人員數量有限,以及抑鬱症被汙名化,這令很多人不願意尋求專業協助。
區分抑鬱情緒與抑鬱症
經歷悲傷等負面情緒是我們人生中自然的一部分;這些情緒是因失去親人、結束一段關係或失去工作等情況而產生的反應,可能難以忍受。有些人甚至會把自己描述為”沮喪”。雖然這些情緒可能與抑鬱症的症狀相似,但經歷悲傷與抑鬱不同。事實上,一系列負面情緒﹝如悲傷﹞可能會在某階段消失或再出現,亦可能出現情緒波動,但當負面情緒是持續和長期的,而且有中度到強烈的水平,抑鬱可能已變得嚴重,因此需要尋求醫療援助。
香港抑鬱症的數據
跟據香港政府的統計,香港100名成年人中,有3人患有抑鬱症,十分之一的長者有抑鬱症狀。根據醫院管理局,只有不到25%的受抑鬱症影響的人有尋求治療。2017年,香港有超過800人死於自殺。
抑鬱症的導致因素
抑鬱症的發展可能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抑鬱症的因素:
生物化學:大腦中某些化學物質水平的偏差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發展。
遺傳:家族史中的抑鬱症史有可能導致患抑鬱症的幾率更高,儘管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跡象表明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死亡或失落:失落感和悲傷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當情感變得難以控制時,它們就會成為抑鬱的促成因素。
衝突:感情中遇到的挫折可以是一種壓力因素。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導致抑鬱。
虐待:過去或現在遭受的身體、性或情感虐待都可導致抑鬱症。
其他疾病:其他情況,如失眠、焦慮和長期痛症都可以導致抑鬱症,作為遇到壓力時的反應。
其他因素:藥物濫用、藥物副作用、社交孤立。
抑鬱症的症狀
心理學家或精神病學家會通過與病人的諮詢來診斷抑鬱症,詢問他們有關精神和情感狀態的問題,以評估他們是否出現典型的抑鬱症症狀。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手冊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提供診斷疾病的指南﹞,要被診斷為抑鬱症,一個人必須在兩星期內同時出現以下列出的五種或以上症狀,並且至少一個症狀應該是(1)情緒低落或(2)失去興趣或快樂。
1. 幾乎每天都情緒低落。 |
2. 幾乎每天都對所有、或幾乎所有活動明顯失去興趣。 |
3. 沒有節食但有明顯體重減少,或體重增加,或幾乎每天食欲減少或增加。 |
4. 思想減慢,身體行動減少(其他人觀察出,而且不單是主觀感受的坐立不安或放慢速度的感覺)。 |
5. 幾乎每天都疲勞或失去能量。 |
6. 幾乎每天都感到自己無價值或過度/不恰當地感到内疚。 |
7. 幾乎每天都有思考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或猶豫不決。 8. 反復出現死亡、自殺想法,但沒有具體計畫,企圖自殺或有自殺的具體計畫。 |
以下其他症狀不包括在抑鬱症症狀內,但也可能是抑鬱症跡象:
- 睡眠變化:失眠或睡眠過度
- 魯莽行為:變得更傾向作出危險行為,如濫用藥物、賭博或魯莽駕駛。
- 無法解釋的身體疼痛:痛楚增加但找不到任何原因。
雖然要達到臨床抑鬱症診斷的標準,必須至少出現五種上述的症狀,但這並不代表您不應該考慮跟願意幫助您的專業人士聯繫。如果出現上述症狀,而它們影響您在工作、學校、社會或家庭中的日常互動,則最好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即使只有幾個症狀被識別,它們仍然可以用來作為監測自己心理健康的指標,來看看你是否應該額外注意您的情感需要。
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抑鬱症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在香港持續被關注的問題。繁忙的日程、學業壓力、睡眠不足和缺乏鍛煉,往往對香港兒童和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香港每年15-24歲的青少年自殺死亡的數目佔非自然死亡的三分之一。研究發現,超過50%的年輕人表示在與抑鬱症狀抗爭。除了個人成長、未來前景、社會關係甚至家庭糾紛外,青少年和年輕人也因香港政治和社會動盪而承受情緒壓力。在六月的抗議活動後,以青少年為主的自殺熱線電話大幅增加。香港青少年不斷發出求救聲,但社會仍需多認識抑鬱症,讓市民更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
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 心理治療和輔導:
同一個治療師可以同時提供輔導和心理治療,而心理治療是由受過心理治療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的,如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或受過培訓的輔導員。心理治療師有資格提供輔導,相反,輔導員不一定具備心理治療的培訓和技能。
有兩種常見的心理治療類型:
認知行為療法是結合談話療法和行為療法的有效治療。CBT是一種心理治療,幫助患者把消極的思維模式變成積極思維。只要改變思想,就算在困難時刻,也可以令患者表現出積極的行動和行為。
通過分析過去的經驗和想法,患者會學習到了解自己的意識思維的狀態與當前情緒之間的關係。這可以治療問題的根源,並不只是治療症狀,所以這是比較長期的治療過程。
其他類型包括:
- 支援性心理治療
此治療採用各種直接的措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援,以增強他們的自尊心,減輕他們的症狀。
- 快速眼動療法(EMDR)
這種方法旨在利用新的外界刺激物或引起不安情緒的東西來引發新的反應,從而重新定義痛苦觸發因素的反應。
- 家庭治療
家庭成員會一起參與這個療程,以一同努力來支持患者,這是集中從家庭角度出發的治療方法。
進行心理治療的目標是為了可以引導患者尋找新的思維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嘗試幫助患者識別可能觸發他們病情的因素,然後找出解決方式來減輕患者壓力。如有需要,精神病醫生可能決定開藥,同時應用心理治療,以促進治療。
- 藥物
醫生,例如精神科醫生可以開藥,包括:
抗抑鬱藥 – 用於令神經遞質變正常,保持情緒和思想行為的平衡。抗抑鬱藥通常分為5類:
- 三環類抗抑鬱藥 (TCAs) – 通常不是治療處方的一線藥物,因為它們傾向引起許多副作用,如頭暈、焦慮、口乾和視力模糊。
例如阿米替林、氯丙胺、仿胺和諾比林
-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MAOIs) – 另一種具有不同副作用的抗抑鬱藥。通常其他類型的藥沒有帶來滿意的效果時才會處方給患者,例如莫克洛貝醯胺。
- 選擇性血清素再服用抑制劑 (SSRIs) – 優點是比較安全,副作用較少,它們是最常見的抗抑鬱藥類型。
- 血清素和腎上腺素再服用抑制劑 (SNRIs)- 是SSRIs 的一種替代品,其功用勝於SSRIs,但仍不確定兩者的分別。
- 非典型抗抑鬱藥 – 這些是未能分配到其他類別的非典型藥物。
例如布丙酮和曲唑酮。
改善的跡象通常3週就會出現,患者應該在4-6週開始明顯感覺不同。您需要服藥的時間長度取決於個人情況和您的抑鬱症嚴重程度。在服用任何處方藥物之前,請諮詢您的醫生。
- 交友、同伴支持和義工服務方案
全科醫生或輔導員會建議患者建立新的健康關係,讓其他人與受症狀影響的人聯繫,為他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些協助,並作為同伴支援對方。他們還可以為患者提供義工服務的機會,通過協助有需要的人,使他們更加融入社區。
- 藝術療法
這個療法是利用藝術、音樂、寫作或戲劇來讓個人可以表達自己,有些人也許能夠利用這些方法作為渠道,處理過去可能令他們出現情感掙扎的創傷經歷。
- 電休克療法 (ECT)
電休克療法是一種較罕見的治療方法,但它通過麻醉患者後,把應用電磁電流傳到患者大腦來刺激情緒相關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和大腦中的腎上腺素。使用ECT 並不常見,通常用於治療較嚴重的抑鬱症病例。當患者的抑鬱症狀在接受談話治療和服藥後沒有改善時,才會用這個治療。
在香港治療抑鬱症的專業人士
在香港有很多專業人士可跟您會面。他們都受過專業輔導培訓,非常樂於助人和作出支援,協助您面對抑鬱症。
這些人士包括:
- 臨床心理學家
- 家庭醫生
- 精神科醫生
- 護士
- 社工
- 輔導員
- 心理學家
社會服務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
地址:九龍石硤尾白田邨瑞田樓B座3樓1室
電話: +852 2341 7227
有用的資訊
如果您需要即時支援,以下是您可以致電以下的24小時熱線:
明愛向晴軒 – 18288
熱線服務(家庭危機)
醫院管理局 – +852 2466 7350
心理健康直接
社會福利署 – +852 2343 2255
熱線服務:24小時
生命熱線 – +852 2382 0000
熱線服務:24小時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 +852 2389 2222
熱線服務:24小時
撒瑪利亞會 – +852 2896 0000
多種語言預防自殺熱線:24小時
有關其他心理健康服務的名單,請按一下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