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仍然是香港的頭號殺手,佔2017年所有登記死亡人數的30.5%。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到2030年,癌症病例的數量預計將由30%增加至40%。
儘管子宮頸癌幾乎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治療的,但它每年在全球殺死30多萬名女性,每分鍾就有一名女性被診斷出患上子宮頸癌。這些女性中有90%生活在貧窮的國家,那裏通常不提供疫苗和篩查。
目前有很多活動提高人們對子宮頸癌及其與人類乳突病毒的關係的認識,但是僅僅這些還遠遠不夠。這是由香港臨床腫瘤學專家Dr. Patricia Poon 潘智文醫生審閱的有關香港子宮頸癌的完整指南。
子宮頸癌是一種婦科癌症。婦科癌有五種主要類型,其他四種是:卵巢癌、子宮內膜/尿液(子宮)癌、外陰和陰道癌以及滋養細胞性疾病。
由於異常細胞不受控制的生長,子宮頸癌在子宮頸(連接陰道和子宮的器官)中形成。子宮頸覆蓋著一層薄薄由子宮頸(鱗狀細胞)組成的組織。
雖然子宮頸癌有幾種類型,但最常見的是由稱為HPV(人類乳頭瘤病毒)的感染引起的。實際上,子宮頸癌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HPV相關疾病。
SCC(鱗狀細胞癌)是最常見的子宮頸癌類型,約佔所有病例的85%。
子宮頸癌的類型包括小細胞癌、黑色素瘤、腺癌、腺肉瘤、腺鱗癌和淋巴瘤。這些與HPV無關,也不像鱗狀細胞癌可以預防。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非常常 見的病毒,遍布世界各地。儘管有100多種HPV類型,但僅約14種是致癌的。他們被稱為高風險。
作為生殖道最常見的病毒感染,大多數性活躍的男女都會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候被HPV感染。
儘管大多數HPV不會引起任何健康問題,但是某些HPV感染的一小部分會持續存在並發展為子宮頸癌。兩種HPV類型(16和18)引起約70%的子宮頸癌和癌前宮頸的病變。
重要的是要注意,免疫系統正常的女性患上子宮頸癌大約需要15至20年,而免疫系統較弱的女性(如未接受HIV感染的治療)則僅需要5至10年。
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中第8大最常見的癌症。這也是香港女性死亡的第八大原因。 2019年,它造成了2.6%的香港女性死亡。子宮頸癌的大概死亡率為每100,000女性人口4.0%。據記錄,子宮頸癌導致以年齡作標準的死亡率為每100,000個標準人口中的1.4%。
要了解有關香港子宮頸癌統計的更多資訊,請按此處。
大多數女性沒有任何可見的症狀或癌變跡象。直到癌症擴散到附近的組織或變成浸入性的症狀才會看的見。但是,一些常見的症狀是:
子宮頸癌發生時宮頸組織發生異常變化。這些變化與HPV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有關。重要的一點是HPV非常普遍,大多數患有HPV的女性從未罹患子宮頸癌,而且儘管有許多種HPV,但只有某些類型會引起子宮頸癌。
此外,早期性交、有多個性伴侶以及服用避孕藥會增加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為它們導致人更容易接觸到高風險的HPV。
在16歲之前或月經開始後一年內開始性活動的女孩極有可能患上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階段描述了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在何處傳播。這是決定如何治療以及成功治療的最重要因素。通常,階段是從0到4。
第0階段:階段0涉及可以在子宮頸表面發現的異常細胞。
第1階段:在階段1的子宮頸癌中,異常細胞從表面生長到子宮頸組織,甚至可能生長到子宮和附近的淋巴結。
第2階段:在這一階段,癌症擴散到子宮和子宮頸以外,但沒有侵入陰道下部或骨盆壁。
第3階段:癌症擴散到陰道下部或骨盆壁。這進一步導致輸尿管阻塞。它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影響淋巴結。
第4階段:這是子宮頸癌的最後階段,其中癌症擴散到直腸、膀胱和遠處的器官,例如骨骼、肝臟、淋巴結和肺。
如果及早發現,存活子宮頸癌的機會會超過90%。但是,與其他癌症一樣,如果癌症被發現較晚並且治療也開始較晚,則存活率會顯著降低。這就是為什麼早期篩查必不可少的原因。
為了進行充分的預防,您需要定期進行檢查。還建議:
在重要的一步中,香港政府於2018年宣布將從2019/20學年開始為女學生提供免費的HPV疫苗接種。
有關子宮頸癌篩查和治療費用的更多資訊,請隨時致電(852)2300 6555 與醫院管理局聯繫。
癌症的階段是決定合適治療方法的重要因素。其他有助於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法的因素包括癌症類型、子宮頸內癌的位置、年齡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治療選項包括*:
* 諮詢您的醫生以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根據Alea,子宮頸癌手術通常在醫院/手術收益下獲得報銷,而化學療法/放射療法通常在癌症承保下獲得報銷。通常,高端醫療計劃將全額補償癌症治療費用,而沒有任何限制,而本地計劃則有限制。
本文由Dr. Patricia Poon 潘智文醫生審核。她在1995年於南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畢業。隨後在香港伊利沙伯醫院接受了腫瘤學培訓,潘醫生於2002年成為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於2005年獲得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和香港醫學院放射科院士獎學金。在2010年,她還獲得了英國卡迪夫大學舒緩醫學碩士學位。 除了在香港伊利沙伯醫院接受培訓外,她還在香港浸信會醫院擔任腫瘤顧問醫生,直到2014年。她目前在香港擔任私家臨床腫瘤學家。
本文由Healthy Matters獨立撰寫,未經贊助。它僅提供資訊,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不應將其作為特定的醫療建議。
Healthy Matters是領先香港的健康資源平台。我們的使命是為你帶來可靠的醫健資訊,讓你可以為自己和家人作出最好的選擇。
我們的編輯團隊和醫療專家均具豐富經驗,致力製作高質素而精采的資訊內容,從預防到治療,一路陪你活出健康人生。
無論你需要關於病症、藥物及補充品、食物營養、心理健康的資訊,還是在香港尋找醫生、診所,在這裏都應有盡有!
健康無價。從今天起,與Healthy Matters一同開展你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