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母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傾向選擇母乳餵哺。據估計,現時大約有87%的母親開始進行母乳餵哺,而1981年只有19%。儘管取得了這些成功,但我們仍然看到,能夠堅持世界衛生組織的連續六個月純母乳餵哺的建議的女性人數仍大大減少。我們Healthy Matters回顧了香港取得的最新進展,並特別探討了為何母乳餵哺停止率仍然如此高。
過去30年來,在香港開始母乳餵哺的女性人數取得了很大進步。最近通過的修正案將產假延長至14星期,並禁止基於母乳餵哺的直接和間接歧視,此舉為母乳餵哺的進程帶來新貢獻。公共健康活動一直在倡導母乳餵哺的好處,並且香港醫院管理局已承諾,到2022年,所有公立醫院的產房都會遵守「愛嬰醫院行動」 (BFHI)。
BFHI是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1991年發起的一項行動,旨在鼓勵有更多孕產婦設施幫助母親首次開始母乳餵哺,並鼓勵需要時進行母乳餵哺、除母乳外不給嬰兒其他食物或飲料以及促進建立母乳餵哺支持小組,讓母親出院後仍有支援。
2010年4月,香港所有公立產科病房都停止接受免費的母乳代替品或配方奶,令剛開始進行母乳餵哺的母親沒有那麼容易得到配方奶。突然,四間公立醫院產後住院期間純母乳餵哺的比例從2006/2007年的17.7%增加到2011-2012年的41.3%。在2018年,母嬰出院後的母乳餵哺率也增加至87.7%。自從三年前開始實施「愛嬰行動」以來,在2019年的母乳餵哺調查中發現,四個月大的 嬰兒受母乳餵哺率平均增加2.5%(最高為5.7%),而六個月大的嬰兒受母乳餵哺率亦平均增加3.5%(最高為5.4%)。
截至2020年8月,已有9個公立產房註冊指有意在5年內成為特定的愛嬰醫院。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全球有20,000間醫院被指定為「愛嬰醫院」,其中中國大陸有6,000間。
成為愛嬰醫院有五個階段,在香港,八間設有產房的公立醫院已分別在各個不同階段。
直到2016年末,只有伊利沙伯醫院才是愛嬰醫院。在2018年1月,瑪麗醫院也被認證為愛嬰醫院。許多其他公立醫院,包括私家醫院(例如香港港怡醫院),也加入了行動。
可以在此處找到最新的資訊,以下是參與了計劃的醫院列表(截至2020年8月)。
醫院名稱 | 達到的認證階段 | 日期 |
伊利沙伯醫院 | 定名為愛嬰醫院 重新認證為愛嬰醫院 | 2016年5月 2019年8月 |
瑪麗醫院 | 定名為愛嬰醫院 | 2018年1月 |
威爾斯親王醫院 | 定名為愛嬰醫院 | 2019年7月 |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 第二階段實踐證書 | 2019年9月 |
屯門醫院 | 第一階段實踐證書 | 2019年5月 |
廣華醫院 | 第一階段實踐證書 | 2019年5月 |
基督教聯合醫院 | 承諾證書 | 2017年11月 |
瑪嘉烈醫院 | 承諾證書 | 2019年9月 |
港怡醫院 | 承諾證書 | 2019年10月 |
儘管在鼓勵母乳餵哺方面已取得了矚目的進步,但根據世衛組織和香港衛生署的連續六個月純母乳餵哺的建議,符合建議的女性比例仍然很低,僅為27.9%,大多數女性在頭幾個月就停止了母乳餵哺。截至2019年,不同地方的母乳餵哺率仍然相差很大;在公立醫院中,母乳餵哺率從21%到36%不等,而在私家醫院中則由0.3%到63%不等。
在香港,母乳餵哺很難。大多數停止母乳餵哺的女性並不是自願停止,而是由於母乳餵哺帶來的問題。母乳是自然的東西,但這並不代表母乳餵哺的過程對於母親和嬰兒是生來就懂的東西,那是一個學習過程。以下是Dr. Marie Tarrant及其同事在2014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當中指出女性遇到的一些障礙因而在建議的六個月前停止純母乳餵哺。
原因 #1:準備工夫不足 – 香港的大多數女性都參加某種產前課程,但許多人指出,她們根本沒有為應對母乳餵哺的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
原因 #2:院內支持缺乏 – 雖然公立醫院支持母乳餵哺,但實際上,香港公立醫院的助產士可能很忙,可能沒有時間為每一位女性提供個人化的支持。
原因 #3:缺乏產後支持 – 母嬰健康院提供母乳餵哺支持,但母親和嬰兒需前往母嬰健康院的所在地才能獲得支持。許多女性發現在產後的最初階段很難走出家門,因而在關鍵時期錯過了獲得幫助的機會。
原因 #4:產假短 – 香港的產假很短。十個星期比許多其他國家短得多。其他國家/地區的女性可以找靈活的工作安排或兼職,但在香港,生活成本高昂,因此家庭可能需要父母同時工作有兩份收入。再加上香港缺少兼職的機會,大多數女性在8-12週後就重返工作崗位。
原因 #5:缺乏適合母乳餵哺的工作場所 – 對於香港女性來說,在工作場所擠母乳以維持足夠的母乳供應並繼續純母乳餵哺是一個重大挑戰。雖然越來越多的工作場所致力於成為「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但是對於許多女性而言,抽出工作時間擠母乳仍然是一個障礙。
本文已於2020年8月4日被查核和更新。
本文由Healthy Matters獨立撰寫,未經贊助。它僅提供資訊,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不應將其作為特定的醫療建議。
Healthy Matters是領先香港的健康資源平台。我們的使命是為你帶來可靠的醫健資訊,讓你可以為自己和家人作出最好的選擇。
我們的編輯團隊和醫療專家均具豐富經驗,致力製作高質素而精采的資訊內容,從預防到治療,一路陪你活出健康人生。
無論你需要關於病症、藥物及補充品、食物營養、心理健康的資訊,還是在香港尋找醫生、診所,在這裏都應有盡有!
健康無價。從今天起,與Healthy Matters一同開展你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