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分鐘閱讀
乳製品是現代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盡情享用它們。許多人在進食或飲用牛奶和乳製品後,都會出現噁心、腹部不適、胃痛甚至腹瀉的症狀——而這些可能正正是由乳糖不耐症引起。以為乳糖不耐症患者就完全無法食用乳製品?事實上又不一定。以下就由Healthy Matters為你剖析乳糖不耐症的成因、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
牛奶和乳製品中均含有乳糖,攝入後可被乳糖酶分解成單糖(如葡萄糖和半乳糖),並進入血液循環,運送到不同細胞,為身體提供能量。
顧名思義,乳糖不耐症是指因身體的乳糖酶不足而無法完全消化乳糖,導致腹瀉、腹脹和腹痛等症狀。這種情況對健康無害,但可能會引起身體不適,無形中限制了患者的食物選擇。但按個別狀況而定,部分乳糖不耐症患者並不需要完全避免乳製品,也可控制病情。
人們經常將乳糖不耐症與牛奶過敏混淆。雖然兩者的症狀相似,但發病機制不同。牛奶過敏是指免疫系統誤將牛奶中的蛋白質當為致病物質,觸發防禦機制對其作出排擠。繼而,免疫系統中的肥大細胞(負責體內平衡)會釋放組織胺(histamine)和其他化學物質一起攻擊蛋白質這個外來「敵人」,引起過敏反應,如腹瀉、流鼻涕或皮疹等。
以下我們整理了乳糖不耐症與牛奶過敏的區別,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