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華人都有看中醫的習慣,藉中醫學調理身體,但對香港中醫的規管、中醫療法等,你又知多少?這份全方位指南,為你詳盡介紹香港對中醫的規管、傳統中醫療法、執業中醫診所名單等,助你了解及選擇本地的中醫服務。
中醫是起源自中國漢族的傳統醫學,至今已有過千年歷史。中醫學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與根據 科學實證的現代西醫有別,傳統中醫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由臨床經驗累積而成。
中醫在港英政府時期無合法行醫地位,直至1999年,香港政府根據《中醫藥條例》,成立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規管中藥買賣和中醫師的專業水平。現時合資格執業中醫師須依法取得執業資格,並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行醫。
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長遠而言只有註冊中醫才可在香港作中醫執業。同時,為了肯定以往香港執業中醫作出的貢獻,《中醫藥條例》亦為這些中醫提供過渡安排,於2000年1月3日正在香港執業的中醫便可成為表列中醫。中醫組會評審他們的中醫學歷和資歷,並安排直接註冊、通過註冊審核或通過執業資格試,容許登記成為『註冊中醫』。
過渡期內,只有註冊中醫和表列中醫才可合法作中醫執業。在醫務衞生局局長宣布過渡期結束後,則只有註冊中醫才可合法行醫,而表列中醫將不能再合法行醫。
根據衛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的資料,要在香港成為註冊中醫師,申請人需完成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的中醫執業訓練本科學位課程,並通過中醫執業資格試。
你可以在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網站上瀏覽香港所有註冊中醫師名單。
自《僱傭條例》修訂於2006年12月1日正式生效後,註冊中醫(包括有限制註冊中醫)簽發的病假證明書均具有法定效力,僱主須按條例承認僱員提交的病假紙。至於表列中醫簽發的病假紙則需視乎個別僱主承認與否。
你可以在此處找到所有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的地址及服務時間。
請注意,公立醫院的等待時間可能會很長。
私家醫院中,港怡醫院、聖德肋撒醫院(法國醫院)和香港浸信會醫院均有提供中醫服務。
而全港各區亦有中醫診所,以下列出一些中醫診所以供參考:
香港島的中醫
診所
|
資料
|
|
地址: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10樓1008室 電話:2180 9398
|
|
地址:油麻地彌敦道514-516號錦華樓10樓A室 電話:3486 6823
|
|
地址:上水新豐路33號新豐大廈地下1A號舖 電話:2682 2567
|
|
地址:新界葵芳興芳路223號新都會廣場辦公室大樓2期22樓2203室 電話:5542 3193
|
|
地址:九龍油麻地彌敦道510號彌敦大廈地下後座 電話:5600 0319
|
|
地址:新界火炭山尾街18-24號沙田商業中心1樓103號舖 電話:3482 2331
|
|
地址:香港島中環皇后大道中56號豐樂行15樓全層 電話:9527 4272
|
|
地址:香港島中環皇后大道中54號豐樂行502室 電話:2525 5855
|
你可以在此處根據診所位置和語言搜索中醫。
醫院管理局於2020年4月開展「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於由醫管局、非政府機構及大學三方協作營運之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提供新冠肺炎復康治療,服務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已出院公立醫院並完成隔離但仍有相關病徵的合資格香港居民。由中醫師按臨床診斷和病情需要提供免費中醫內科門診(針灸、骨傷(推拿)及其他治療並不在特別診療服務範圍內)。 詳情及中醫診所名單請參考醫管局網頁。
與其他醫療服務同理,不同診所地點、醫師經驗和中醫服務的收費差異可以很大。
據我們的資料搜集所得,香港大部分地區中醫單次門診的費用通常在港幣$120到$300之間;而在高端的私家診所,全包的中醫療程(問診 + 針灸治療 + 中 藥處方)的價格從港幣$1,100到$2,000不等。關於具體費用,請向個別診所諮詢。
為了促進公共部門發展「循證中醫藥學」和門診中醫服務,並為本地中醫學位課程的畢業生提供實習機會,醫院管理局一共在全港18區設立了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
各間醫院管理局三方協作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的服務收費都不相同,但相對平民化。請聯繫診所查詢實際收費。中醫診所暨訓練研究中心現為符合資格的人士(符合資格的香港身分證持有人)提供有配額政府資助中醫服務。一般諮詢(包括不超過5天的處方中藥)以及與治療相關的針灸、跌打和推拿每項服務的費用固定為港幣$120。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領取者和7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免收費用。
你亦可以到公立醫院看專科門診醫生(例如骨科醫生),並要求轉介到公營中醫診所。
專科醫生門診費用:合資格人士(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的費用為首次診症港幣$135,其後每次診症$80,每種藥物$15。
*所有金額均以港幣為單位,最後更新於2022年8月。如有不準確或錯漏之處,本網站概不負責。在使用服務之前,最好提前致電查詢最新資訊。
中醫藥治療在香港非常受歡迎,大多數本地的醫療保險計劃都在門診醫療保險下涵蓋中醫服務。請注意,此類承保範圍通常設有單次索償限額,並且對使用次數有限制。而國際醫療保險計劃也會涵蓋中醫服務,但與「輔助治療」共用賠償限額。你應事前清楚了解計劃的細項限制及是否要求從業者在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部分計劃和保險公司或要求提供普通科醫生轉介信方可獲得賠償。
本文由Healthy Matters獨立撰寫,未經贊助。本文僅提供資訊,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不應將其作為特定的醫療建議。
Healthy Matters是領先香港的健康資源平台。我們的使命是為你帶來可靠的醫健資訊,讓你可以為自己和家人作出最好的選擇。
我們的編輯團隊和醫療專家均具豐富經驗,致力製作高質素而精采的資訊內容,從預防到治療,一路陪你活出健康人生。
無論你需要關於病症、藥物及補充品、食物營養、心理健康的資訊,還是在香港尋找醫生、診所,在這裏都應有盡有!
健康無價。從今天起,與Healthy Matters一同開展你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