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會令呼吸困難。根據《 2018年全球哮喘報告》,哮喘影響著全球超過3.3億人,每日導致約1,000人死亡。在香港,約有10%的兒童和5%的成年人患有哮喘,意味著超過33萬個市民患有哮喘。
哮喘是由發炎引起的常見慢性呼吸道疾病。發炎的支氣管會變得很容易受外來物刺激,令氣管壁周圍的肌肉收緊,導致支氣管變窄和腫脹。發炎亦會刺激黏液分泌,令氣管進一步收窄,導致氣喘、呼吸困難、咳嗽和胸口有壓迫感。
哮喘可在任何年齡發展,通常始於兒童早期。據報約有50%的患者在10歲之前就出現了哮喘症狀,較多男生在童年時受哮喘影響,而哮喘在成年女性中則較普遍及更嚴重。
儘管哮喘仍然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但可以通過藥物和其他形式的治療有效控制哮喘。氣管阻塞可以透過藥物來改變情況,有時也可能會自己突然變好。
哮喘主要有兩類:
哮喘也可以分為其他類型,例如:
哮喘的臨床症狀隨時間、頻率和強度而改變。它們可能會逐漸出現,也可能會突然強烈地出現。
導致哮喘的原因尚未清楚;但是,可能涉及一些環境和遺傳因素。了解並避免個人的誘發因素很重要。
你的醫生可能會透過檢查你的病史來診斷哮喘。患有濕疹和花粉症等過敏性疾病、或有家人患有這些疾病或哮喘的話,自己患哮喘的可能性會更高。你可能會被要求描述已出現的症狀、發作時間、可能的誘發因素、其他健康問題和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
進行身體檢查以
進行不同診斷測試以評估你的肺功能狀況
其他測試包括
即使目前尚未有已知治癒哮喘的方法,但有可以有效控制哮喘的方法。治療計劃會隨著時間而變,具體取決於哮喘的嚴重程度、對治療的反應和控制水平。
大多數藥物都是吸入式的,使藥物可以直接吸入送到受影響的部位,並以最小的全身性副作用發揮最大的功效。在嚴重的情況下,患者可能同時需要口服和吸入藥物。
這些類型的藥物每日都要服用,以減少氣管炎,從而避免出現症狀和哮喘發作。
1. 吸入式類固醇
它們是長期控制哮喘的一線抗炎藥。重要的是,對吸入式類固醇產生的反應不會立即發生,可能需要幾日到幾星期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這些吸入器的一個常見副作用是口腔念珠菌病(鵝口瘡),可以通過使用隔離器讓吸入器輸送藥物,或者每次用藥後用水漱口並吐出,來避免這種情況。據指長期使用吸入器可能會稍微阻礙兒童的生長。
例子: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氟替卡松(fluticasone)和布地奈德(budesonide)。
2. 長效β激動劑(Long-acting beta-agonists)
這些是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可透過打開狹窄的支氣管來幫助減輕症狀。長效β激動藥不應被單獨定期使用,但與吸入式類固醇合用時很有效。不應在哮喘發作時使用它們,因為它們起作用的速度不夠快,而且它們與嚴重的哮喘加劇有關。
例子:福莫特羅(formoterol)、 沙美特羅salmeterol和維蘭特羅(vilanterol)。
3.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Leukotriene modifiers)
這些類型的口服藥物透過抵抗白三烯素的作用來打開支氣管,白三烯素是一種引起平滑肌收縮的炎性化學物質。這類藥物有些是咀嚼片的形式。
例子:孟魯司特(montelukast)和扎魯司特(zafirlukast)。
這種藥物可以放鬆呼吸道的肌肉並減輕炎症。由於更加新的治療方法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少,因此茶鹼如今很少被使用。如果是緩釋片劑/膠囊的形式,請勿咬碎或咀嚼片劑/膠囊。
5. 抗膽鹼劑(Anticholinergics)
這些是吸入性支氣管擴張藥,主要作為嚴重哮喘的輔助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是口乾和頭暈。
例子:噻托溴銨(tiotropium)和異丙托溴銨(ipratropium)。
6. 肥大細胞穩定劑(Mast cell stabilizer)
它們阻止組胺(histamine)的釋放,組胺是引致多種炎症症狀的物質。
例子:克羅莫林鈉(cromolyn sodium)。
7. 免疫調節劑(Immunomodulators)
它們是注射的形式,以減少免疫系統對過敏原有過度反應。如果你患有中度至嚴重敏感性哮喘,則可能需要生物製劑。
例子:奧馬珠單抗(omalizumab)和美泊珠單抗(mepolizumab)。
8. 組合吸入藥物
一些患者可能會發現組合吸入器使用很方便,因為它們同時含有吸入式類固醇和長效β激動劑。
例子:舒悅泰(Seretide)、信必可(Symbicort)和衛呼(Relvar Ellipta)。
用於急性哮喘和預防運動引起的哮喘的快速搶救藥物。你應該每一刻都隨身攜帶它們。
1. 短效β激動劑(Short-acting beta-agonists)
它們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促進支氣管擴張,從而提供快速緩解。5歲或以下的兒童通常只使用短效β激動劑來治療喘氣。
短效β激動劑能以霧化器的形式被使用,該霧化器會產生薄霧,讓患者可透過面罩或煙嘴吸入藥物。你也可以利用吸入器將其吸入,可選擇是否同時使用隔離器。
例子: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
2. 口服和靜脈注射皮質類固醇(Oral and intravenous corticosteroids)
這些是用於嚴重哮喘的短期治療。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例如骨質疏鬆、皮膚變薄、出現淤青和脂肪再分佈。但是,當用於快速控制急性的嚴重哮喘發作時,它們可能是安全且高效用的。
例子:強體松(prednisone)和甲基潑尼松龍(methylprednisolone)。
3. 短效抗膽鹼劑(Short-acting anticholinergics)
這些通常不如短效β激動劑般有效,但可以幫助不能耐受短效β激動劑的患者。
免疫治療亦稱為過敏原疫苗注射治療,可減少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過度反應。免疫治療可幫助敏感性哮喘患者。
根據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如果你在過去4星期中經歷了以下至少3種情況,你的哮喘會被視為不受控制:
如果你發現自己遇到至少3種或以上的上述症狀,你則應該去看醫生以再檢查並加強治療。
哮喘的行動計劃是醫生在您的參與下準備的獨特書面計劃。行動計劃教你
對於持香港身份證的合資格人士,專科門診的費用為$135( 首次診症),其後每次診症為$80。每種藥物$15。
對於沒有香港身分證的不合資格人士,專科門診的費用為每次診症$1,190。
請注意在公營部門的輪候時間,可能會非常長。
想得到更多相關的詳細資訊,請致電2300 6555與醫院管理局聯繫。
費用將根據患者的病情、醫生費、藥物費和每間醫院或診所的管理費而有所不同。最好先諮詢你的醫生並討論適合你情況的選擇。我們的研究發現,呼吸系統科醫生的一般諮詢費在$400至$1,800之間,並不包括藥物費用。
* 以上列出的收費資訊是截至2020年6月調查所得,以上所有價錢以港元作單位。如有不準確或錯漏之處,本網站概不負責,亦不承擔相關之責任。在前往診所之前,最好先提前打電話以確保 獲得最新資訊。
Dr. Sarah Borwein是一位在加拿大受培訓的全科醫生,她有份創立Central Health Group,並在香港從事家庭醫學工作超過15年。在獲得加拿大家庭醫學學院的家庭醫學證書後,她完成了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傳染病碩士課程。她曾在北京和睦家醫院任職醫生,在沙士爆發期間在中國擔任感染控制主任。Sarah懂得講法文,是法國駐香港領事館的顧問和轉診醫生。她是香港GeoSentinel(一個國際疾病監控網絡)的實地總幹事,並曾擔任亞太旅遊健康協會(Asia Pacific Travel Health Society)的主席。此外,她是衛生防護中心傳病媒介疾病科學委員會的成員,該委員會就這類疾病向香港衛生署提供建議。
本文由Healthy Matters獨立撰寫,未經贊助。它僅提供資訊,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不應將其作為特定的醫療建議。
Healthy Matters是領先香港的健康資源平台。我們的使命是為你帶來可靠的醫健資訊,讓你可以為自己和家人作出最好的選擇。
我們的編輯團隊和醫療專家均具豐富經驗,致力製作高質素而精采的資訊內容,從預防到治療,一路陪你活出健康人生。
無論你需要關於病症、藥物及補充品、食物營養、心理健康的資訊,還是在香港尋找醫生、診所,在這裏都應有盡有!
健康無價。從今天起,與Healthy Matters一同開展你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