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風(英文:Gout)是一種使關節劇烈疼痛和腫脹的關節炎。痛風可同時影響一個或多個關節,尤其常發生於腳大拇趾的第一關節。雖然痛風至今仍是無法治癒的,但痛風藥物可以控制痛風症狀並預防痛風發作。
痛風是什麼?
痛風(痛風性關節炎)屬急性嚴重關節炎症。患者會忽然出現一個或多個關節的劇烈疼痛和腫脹。痛風通常影響腳大拇趾根部的第一蹠趾關節(足趾關節),其他常見的痛風關節包括踝關節、足部小關節、手掌小關節、腕關節、肘關節和膝關節等。當痛風症狀突然迅速惡化時,即便為「痛風發作」。
痛風的風險因素
痛風的風險可隨著血液的尿酸含量增加。此外,以下的因素亦可能增加患上痛風的風險:
痛風症狀
並非每位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會出現痛風症狀,這種情況稱為「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一般不需要治療。
痛風發作通常突然發生(尤其常發於午夜時分)、大多發生於單個關節、並持續數天至數週不等。痛風發作後,其症狀會續漸緩解並消失,直至下一次痛風發作,這段無症狀期間稱為「臨界期」。痛風發作時,大多會出現以下痛風症狀:
- 關節劇烈疼痛
- 關節腫脹
- 關節周圍發紅或發熱
- 關節僵硬、活動不利
痛風的併發症
雖然痛風會在毫無前兆的情況下反復發作,但痛風症狀是可以治療和預防的。如果不及時治療,痛風不僅會引起關節疼痛不適,還可能導致以下嚴重併發症:
- 關節破壞:未經治療的痛風可能會導致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皮膚下,更可能積聚於肌腱和關節之中,形成「痛風石」。痛風發作期間,沉積的尿酸鹽晶體可引起嚴重疼痛和炎症,痛風石最終可能破壞關節組織,造成關節活動不全,甚至殘疾。這種情況將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 腎結石:尿酸鹽晶體亦可在腎臟中積聚並形成腎結石。腎結石最終可能損害腎臟和泌尿系統功能,導致慢性腎病或其他泌尿系統問題。
痛風應如何診斷?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醫生可以根據個人病史和典型的痛風症狀(例如關節劇烈疼痛和腫脹)來診斷痛風。此外,以下測試亦有助確診痛風:
痛風藥物及痛風治療
治療痛風的痛風藥可分為兩大類型,各針對兩種不同的治療目的。第一類痛風藥物著重於緩解急性疼痛和炎症;而另一類藥物則主要用於降低血尿酸水平,以防止尿酸結晶形成及預防未來的痛風發作。
急性痛風治療:
急性痛風發作時,患者關節會感到極度疼痛和出現炎症。這些症狀可通過以下痛風藥緩解: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只要患者沒有禁忌症(例如腎臟或胃腸道疾病),此類藥物可用作急性痛風發作的一線治療藥物。在痛風症狀出現時,應以最大劑量開始服藥。例子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和希樂葆。痛風患者必須嚴禁使用阿士匹靈!因為阿士匹靈會阻止腎臟的尿酸排泄,從而使痛風病情惡化。
- 秋水仙鹼:痛風發作的24小時內服用秋水仙鹼相對有效。然而,由於秋水仙鹼具副作用(如噁心、嘔吐和腹瀉),患者對秋水仙鹼的耐受性一般不高。
- 皮質類固醇:對於不能耐受NSAIDs和秋水仙鹼的患者,皮質類固醇是另一有效的痛風藥,例如強體松。可以以口服、肌肉注射或關節注射用藥。
預防痛風復發:
對於痛風頻繁發作、尿酸水平異常過高、或已形成痛風石和腎結石等併發症的患者,他們適宜使用長期痛風藥物。這些藥物旨在降低血尿酸水平,從而減少痛風發作的頻率,並能夠防止尿酸晶體沉積所造成的損害。降尿酸藥物的例子包括:
- 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別嘌醇和非布司他為此類藥物的一線藥物。通過減少尿酸形成,它們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如果服用別嘌醇後出現皮膚紅疹,應立即就醫!因為這可能是藥物引起的嚴重皮膚反應(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症),尤其好發於HLA-B*5801基因攜帶者中。如果對別嘌醇有禁忌或不耐受時,可考慮轉用非布司他。它比別嘌呤醇可更有效地降低血清尿酸。
- 促進尿酸排泄藥:丙磺舒是痛風藥物的二線選擇,作用是促進尿酸從尿液中排出。但不建議中重度腎功能損傷患者使用!
接受降尿酸治療後,仍有可能痛風發作。因此建議在痛風發作消退後約2週開始治療,並循從醫生指示定時服用預防性藥物,例如NSAIDs或低劑量秋水仙鹼,以有效治療及預防痛風。
預防痛風由健康生活開始:痛風飲食?痛風戒口?起居運動?
除了痛風藥外,改善生活方式對於緩解痛風症狀和預防痛風發作極為重要!欲預防痛風,可遵從以下建議調節起居飲食:
- 痛風飲食、痛風戒口:避免進食含有高嘌呤水平的食物和飲料,例如酒精、紅肉、動物內臟、海鮮(沙丁魚、鳳尾魚、金槍魚、鱒魚等)、果汁或高果糖飲料等。因高嘌呤飲食會增加血液尿酸含量而引發痛風發作,故應盡量避免攝取。另一方面,應該多吃果蔬、堅果、全穀物和低脂乳製品等,以降低尿酸水平。
- 多飲水:每天建議攝取約3公升水。經常補充水份可以幫助體內尿酸從尿液排出。
- 減肥:對於肥胖或超重的人來說,減肥可以通過減輕關節壓力來降低痛風風險。
- 多做運動:恆常運動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和減輕體重,對痛風患者尤為有益。建議成年人每星期至少150分鐘的運動時間。運動不僅可以降低患上痛風的風險,還可以減少患上其他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臟病、糖尿病和中風等。請選擇對關節負擔較輕的低衝擊運動,例如步行、騎單車和游泳。
- 痛風發作期間的自我管理:一旦痛風症狀出現,你應該立即服用痛風藥物以應對急性痛風發作。此外,你可以在關節周圍敷冰,這可有助緩解疼痛和炎症。盡量放鬆身體並移除限制關節的壓力,例如解除鞋襪。不妨諮詢你的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以提供個人化的專業建議。
常見問題
當血液中的尿酸過多(高尿酸血症)時,就會發生痛風。體內高尿酸濃度會導致尿酸在關節中積聚,形成尖銳的針狀尿酸鹽晶體,從而引起關節和周圍組織的炎症和疼痛。進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後(例如酒精、紅肉、海鮮等),便更容易引發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發作。
本文經由Dr. Eric Sze Tsun Yeung 楊仕俊醫生專業審查。楊醫生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為英國及香港的矯形外科及創傷科專科醫生。楊醫生曾於倫敦一所教學醫院擔任骨科顧問醫生。回港後,楊醫生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仁濟醫院和伊利沙伯醫院為香港大眾服務。楊醫生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嬌型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及香港大學醫學院嬌型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楊醫生現執業於Sincerus誠摯骨科及復康中心。
本文由Healthy Matters獨立撰寫,未經贊助。它僅提供資訊,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不應將其作為特定的醫療建議。